100%

  阅《孟邻堂文钞》。其与明史馆提调吴子瑞书,辨王民望唐荆川事,谓民望之死,非由于荆川。民望逮下狱时,荆川在南讨倭,已逾七月,至次年冬民望死西市,而荆川已先半载卒于泰州舟中,可证野史言州兄弟遣客刺荆川死之妄,其说甚确。然引万季野说云,民望与鄢懋卿同年相契,力恳其劾己以求罢。懋卿谓上于边事严,喜怒不可测,止勿劾。民望乃自属[A061],付其门人方格上疏劾之,帝果大怒,遂下狱论死。是民望之死,实自为之,与严氏亦无涉。然果尔则州兄弟,何以切齿分宜?世蕃之刑,至买其一胛,持归祭墓,熟而啖之。据沈德符《野获编》,言介溪以州兄弟皆得第贵,怒世蕃谓其不肖,世蕃遂谋中伤之。而民望闻杨忠愍之死,为之悲叹,属其子振卹其家,祸以此起。它书亦言分宜因州与忠愍游,又经纪其丧,适以求古画于民望不得,怒遂不解。盖论者谓以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,荆川指其中一人闭口喝六,证为赝物,固属附会东坡指李公麟画故事,而王氏父子结衅严氏,则固有之事也。如杨氏言,则以荆川阅兵劾疏,实阴为民望解,鄢懋卿又力沮民望之求劾,似其死全出世宗意矣。

  七月二十一日

  △果堂集(清沈彤)

  阅《果堂集》。其《仪礼女子子逆降旁亲服说》以为此圣人制服之权,郑注独得其义,然以传文专指嫁于大夫说,遂谓大夫为其子、昆弟之为士者大功,则子以将出降,而父以尊降,皆大功也。故可以嫁士,不得降旁期为大功,虽其子可以嫁,若其父则不可以嫁子逆降之礼。惟大夫之女子子有之,不及于士,则失经意矣。《大功》章云:女子子嫁者、未嫁者,为世父母叔父母姑姊妹。《传》曰:嫁者,其嫁于大夫。此专解经嫁者二字。已嫁之女于期不降,此以大夫之尊,故降其私亲之为士者。又曰:未嫁者,其成人而未嫁者也。此包大夫士而言,《传》文本甚明,如沈氏所言,且士之女子子成人者,独无出道乎?又谓其子可以嫁,然则将谁命之乎?盖此条降服惟主女子子言,不及其父其子当逆降者。父无论大夫士,临嫁将事,以尊行者摄之,不必《泥礼记》、《大功》之末可以嫁子之文,谓须父降然后子亦降也。其《仪礼丧服为人后者为本亲问》,言于本亲高祖无眼,亦非高祖正尊之服,虽出后,亦当如为本亲曾祖服也。其《礼记》、《问丧篇后记》言孝子自升屋之复,三日之后敛,以及既葬之虞于亲攀号而不释,无时不望其复生,形虽不可得复生,而其气则留,故亲之魂可以复反于宗庙,则真精理名言矣。

  光绪丙戌(一八八六)九月初一日

  △青溪文集(清程廷祚)

  阅程绵庄廷祚《青溪文集》,嘉庆间其从曾孙国仪所刻。前有姚姬传汪瑟庵两序。凡论三卷,辨一卷,说议考一卷,序一卷,杂著一卷,书后及碑记一卷,书三卷,尺牍及行状志铭墓表一卷,共为十二卷。绵庄为经专考据之学,识趣豪迈,欲一空依傍,锐然独出于世。其学虽不专汉宋,然舆程朱时致异同,而称其远绍圣门,功不可及。于汉儒则多诋误,谓其未尝闻道。盖自以所讨论者皆得圣人之精,固非汉儒所及见,而亦不同宋儒之空说,自负可谓至矣。然其文往往陈义甚高,而不切于世用。其论《易》谕《书》论《诗》论《周官》及论六书,辨《禹贡》南江,辨《古文尚书》,辨堂庭庙寝,辨六宗五祀,辨姜螈庙,辨圣庙从祀,辨石鼓文,抨击康成叔重以下诸儒,不遗余力,实皆臆决景撰,又颇添改古书,以成曲说,不足为据。其与程鱼门论万充宗《仪周》二礼说书云:大抵浙儒多特识而喜自用,往往失之于粗,非独西河为然;然绵庄之自用而失粗,实较充宗尤甚。集中与鱼门及袁简斋论古文书甚夥,而三人之文俱未窥古文门径。简斋尝病绵庄之好考据,鱼门尝病绵庄之攻朱子,以为身后无子,是其显报。然绵庄固未能为考据,亦未显背朱说,是适成为枚与晋芳之见而已。

  同治戊辰(一八六八)八月二十七日

  △樊榭山房集(清厉鹑)

  偶阅《樊榭集》。太鸿学问渊洽,留心金石碑版,尤熟于辽宋轶事。其诗词皆穷力追新,字必独造,遂开浙西纤哇割缀之习。世之讲求气格者颇诋误之,以为浙派之坏,实其作俑。然先生取格幽邃,吐词清真,善写林壑难状之境,其佳者直到孟襄阳柳柳州,次亦不失钱郎皇甫。昔人评顾况诗,为翕轻清以为性,结冷汰以为质,煦鲜容以为词,先生殆可当之。惟七古意务数典,而才力又苦逼窄,未免襞积短钉,毫无生气。议者举其最弱之体而概其他制,又以学者之不善而集矢先生,诚为过也。予诗与先生颇不同轨,而生平谝喜先生诗。同社中叔子孟调莲士雅有同嗜。三子中叔云有其秀,孟调有其幽,莲士有其洁,所趣固近,宜其尤相契矣。今日天气渐暄,小室对炉,稍有春意,体中微疾,客怀益深,因取先生诗读而摘之,便如置我云门柯山中,松赓谷吹,花韵波香,秋琴独张,春舷孤扣,不复知户外十丈软红尘矣。先生游迹,北至广陵,东至越,南至婺;而笠屐所事,则于西湖西溪,穷极幽讨。数其六十年中,仅两至京师,皆不久归去,山水之福,令人羡妒。其能贫而不出者,则以当时有扬州马氏兄弟,为之供馈也。井丹高洁,雅不甘让先生,独安得如玲珑山馆主人,为晚世之郑庄孔北海乎?徵君词亦精细,苦乏韵致,远不及诗也。

  咸丰庚申(一八六○)正月二十八日

  △道古堂文集、诗集(清杭世骏)

  阅杭大宗《道古堂文集》。大宗学问贯串淹洽,以诗古文负重名。诗学少陵,仅得其腔调;古文亦少剪裁;而证据辨博,自非读破万卷者不能。

  其论王充《论衡》,谓充悉书其祖父之劣行,且创或人问答,扬己以丑其先,甚至谓母骊犊骍,无害牺牲;祖浊裔清,不膀奇人,是直名教之罪人,书虽奇无足取。而范史称之为孝,殊无识见。近时临川陈际泰小慧人也,作书诫子,而以村学究刻画其所生,其端实自王充发之。

  其论许劭,谓劭以月旦评重汝南,而不能知太史慈,致刘繇恐用之为笑。诸葛诞与陆逊书,称许子将辈更相谤讪,或至于祸,惟坐克己不能尽如礼,而责人专以正义。又许文休为劭从兄,私情不协,槟之不得齿叙。是劭之评论,特以耸动汝南一时之人,非灼然真赏,而谢承范哗汉书推之太过。

  其论苟爽,谓爽恐李膺名高致祸,欲令屈节以全乱世,为书贻之,而书辞曰:久废过庭,陟岵瞻望,竟至以父为喻。夫常人之于周公孔子,相去万万,亦不过以师尊之,而爽之言若此,是其坏伦丧己,失莫大焉。束汉气节固高,然皆傲于宦官而谄于名士。孔融之于郑玄,韩融之于陈窘,李丰郭冲之于杜畿,皆执子孙之礼;若爽者,又特浮慕而已。初爽与北海公沙孚相约不事权贵,后爽依违董卓之世,九十五日而至三公,孚相见时乃至割席而坐,使膺尚在,有不麾之门墙之外哉!

  其议朋友制服,谓《丧服传》曰朋友麻。汉郭有道碑,朋友如韩子助宋子复服心丧年者二十四人。后汉张劭死,范式为服朋友之服。晋京兆韦泓受应詹生成之惠,詹卒,遂制朋友之服。唐裴佶与郑余庆特相友善,佶殁后,余庆行朋友之丧,而史不言其服制何若。唯戴德撰丧服变除,有云朋友有同道之恩,加麻三月,然今日必不可行。或朋友死于外,无亲者为之主,《仪礼》、《丧服》记曰,朋友皆在他邦,袒免归则已,此犹可遵也。

  其辨牛耕,谓于经无所证。《周礼》大司徒言任地者备矣,独弗及是。鄞康成注闾师云,掌六畜数者,农事之本也;贾《疏》,六畜惟牛可为农事。注里宰云,以岁时合耦于劝。合人耦则牛耦亦可知也。据此二言,则似六典未设以前,已有牛耕之事。至《考工记》贾公彦《疏》谓后汉用牛耕种,故有歧头两脚耜,据此则似古无牛耕,牛耕始于汉也。汉平都令光教赵过以人挽犁,始见于班书《食货志》,后遂以为牛耕之肇始,宋之学者多不信之。浚仪王氏引《山海经》,谓后稷之孙叔均始作牛耕。夫《山经》出于伯翳,与后稷并时,焉知其孙叔均之事乎?此为后人所羼入可知。平园周氏据贾谊刘向,以为饱牛而耕,出于邾穆公之语。水心叶氏以孔子弟子冉伯牛司马牛皆名耕,若非用耕,于牛何取?夫《新书新序》掇拾旧闻,皆生于秦火之后,不可为据。孔子弟子之有字,非据史迁之列传,即文翁之学堂图;而《家语》一书,又出于王肃之增加,皆不能确凿。若谓春秋之世已有行之者,当时功利之臣无一言及此,非心计疏也;盖徵发繁兴,人车牛辇,悉以供战斗之用,其所以不得兼者,势也。杜元凯疏云:古者匹马邱牛,居则以耕,出则以战。其言似可听,其实一无所据。余以为牛耕之制,盖自秦始创之。平原君云秦以牛田之水通粮,其明证也。故吕不韦作《月令》云,季冬出土牛示农耕早晚,亦因其国之所利言之也。故太史公《律书》言牵牛云,牛者耕植种万物也。夫牵牛本于《星经》,《星经》本于甘石,甘石之徒生于战国,然则耕植种万物之语,非秦之制乎?若赵过之以人挽黎,则汉世遂以为常法,而非其所特创者欤。

  咸丰甲寅(一八五四)六月初六日

  夜阅《道古堂集》。大宗史学胜于经学,其文颇取藻于班范,得气于韩苏,而体例未精,纯驳不一。碑志之作,多沿俗称,以徇时好,然古隽爽劲,时有可观。盖学人之才制,非作家之峻裁,虽不免词科习气,亦一世之杰矣。予尝品浙人之登大科者,康熙己未,则西河鸿而不博,竹诧博而不鸿。乾隆丙辰,则息园博而不鸿,堇浦鸿而不博。合而斟之,则齐之腹笥,已俭于萧山,杭之才华,实逊于秀水。若言毛之天姿,朱之学力,则又二君折轴喘牛所不能骋,先后悬隔、非可强也。

  同治癸亥(一八六三)十二月初七日

  阅《道古堂集》。其论辨说议诸作,予于甲寅之夏,曾手录一过,今日读之,弥见其佳。与人书亦多隽作。《汉爵考》及所条卢氏《礼》注,尤为精密。

  十二月初九日

  阅杭大宗《道古堂集》。文博而采振,真鸿词人语也。其胎息于范蔚宗为多,惟拙于叙事,有清藻而乏笔力。同治辛未(一八七一)六月初四日

  阅《道古堂集》。堇浦以赵清常钱遵王皆为藏书之藏书,非读书之藏书;以汪钝翁为文人之说经,以高澹人之《天禄识余》为徒尝禁脔;其言皆确至。谓朱竹诧亦诗人之说经,则过矣,竹坨之学,恐非堇浦所能及也。其碑志之文,拙于叙事,然徐文穆梁文庄两志,独严整有体裁;其他传畸人瘁士及序记小品,吐属清华似范谢,标举冷隽似皮陆,《待月岩记》、《三殇瘗砖》两篇,尤一时之独绝。

  同治壬申(一八七二)十一月二十七日

  阅《道古堂集》。堇浦考据之文,多未甚窍。如《毛诗叶韵序》,谓车与华同在麻韵,车音居,始自吴之韦昭,古无居音也。不知唐始有麻韵,古读华如呼,故萼从Ф声,Ф从亏声,凡麻韵之字,古皆在鱼虞模歌戈五部也。《欣托斋藏书记》谓《仪礼》乡射大夫之觯长受而错皆不拜下,注脱二十字,疏脱五十二字,此沿其同馆吴氏绂之说,谓下节卒受者以虚觯降下注,今文无执觯云云二十字,及疏今文此经云执解者云云五十一字,当在此节下,今官本已┢改,然戴东原卢抱经皆以为非,宋严州单注本亦在下节,虽吴说似较近理,要不得竟谓之脱也。《席宝箴遗诗序》谓唐制中书与翰林为兼官,故知制诰者必学士兼舍人之职。不知唐翰林有院,中书有省,未尝相兼。翰林学士无定品,亦无定员,除者皆带他官。舍人为中书令之属,正五品,上有定员。中唐以后,多以它官除知制诰,即舍人之职,而不真除舍人。其翰林学士则备顾问,参机密,其任日重,有以中书舍人除翰林学士者,则舍人不过带官,不复知制诰矣。《张氏五世著述记》谓倚相以左史为官,丘明遂大放厥辞,此以左氏为倚相之后,乃郑樵之妄说,黄楚望已驳之矣。盖其学博综泛滥,强识而不审思,然每举一事,元元本本,罗列家珍。如言中书掌故,言家集,言年谱,言家谱,言朋友之服,言期功去官,皆条举数十事,真不婉博学鸿词也。惜其《续礼记集说》、《北齐书疏证》、《金史补》三书,俱无由得见;《三国志补注》难收入四库,民间亦未版行耳。

  阅杭大宗《道古堂集》。大宗之文,雅赡富丽,不愧宏词之选,惟其考据则多不确。如谓刘歆列《孟子》于兵家,盖据《汉志》兵家阴阳有《孟子》一篇,而不知儒家自有《孟子》十一篇,班氏自注名轲、邹人,子思弟子甚明,兵家之《孟子》列力牧鬼容区之后,师旷苌宏之前,盖三代以上人,其详不可考,安得混之。又谓余佘各自为姓,以余氏先训与佘不通婚姻为非。不知余字本佘之讹变,因转音如蛇,犹库氏之别为厍音舍,刀氏之别为刁音貂,皆本无其字。广韵九麻尚作余,不作佘也。又谓余之先世在汉有为大司马及司徒者,不知两汉大司马安得有余姓,司徒亦无姓余者,此皆其失之大也。

  光绪戊寅(一八七八)五月二十五日

  阅杭大宗《道古堂诗集》。大宗诗分《橙花馆集》、《过春集》、《补史亭剩稿》《闽行杂录》、《赴召集》、《翰苑集》、《归耕集》、《寄巢集》、《修川集》、《桂堂集》、《岭南集》、《闲居集》、《韩江集》、《送老集》共十四集。《闽行杂录》者,其未第时应聘为福建壬子科乡试同考官时作也。《修川集》者,罢官后修《海宁志》时作也。大宗才情烂漫,诗学苏陆,颇工写景。其刻秀之语,同时如厉樊榭符药林等往往相近,所谓浙派也。其叙事咏古之作,用字下语,亦颇横老,又与同时全榭山为近,盖笔力剑ㄙ,书卷尤足以副之,自非江湖涂抹辈所及。余最爱其书《汉书》、《高后纪后》一首云,孝惠弃天位,吕氏恣椒扰,后宫美人子,一一痛孤藐。代王亦侧室,非吕焉用剥,乃知平勃谋,用意甚阴狡。专心媚长君,畏忌及黄小,济北一何愚,清宫殊草草。异哉兰台史,此义未搜讨。眇眇四皇子,阑入《恩泽表》。卓识雄论,独出千古。盖少帝及四王,实孝惠子,特非张后子耳。平勃诛诸吕时,恐日后不利于己,而迎立代王,《史汉》、《高后本纪》中皆明言之,其后并加杀害,因名之为非刘氏子,肺府如见。余向有此议,后读俞理初《癸巳类稿》,言之甚详,然此诗已先发之,夫且寻常议论哉。文帝谓朕高皇帝侧室之子,侧室者,《左传》赵有侧室曰穿,又卿置侧室,犹言庶子也,非后世称妾之谓。侧室之子,犹言庶生之子,非当阼之适子也,诗用侧室字,亦见斟酌。又《邱严夫妇合昏诗序》,述仁和民严辉远女,字吴兴邱天柱,天柱贫,严欲它昏,女恚将自杀。其所鞠外母徐诉之县,县令历城高模字彦范,为具衣襦环珥,即日成婚于县廷,以仪从载酒肴送至邱氏,释辉远弗罪,令往胥家饮食以愧之,予天柱银五十两,营生计。因及康熙末县民王四聘刑书马仁女,马更卖其女于典史蒋某为妾,四讼之县。时郡守蓬莱张为政墨吏也,受蒋赇,以属钱唐令芮复传,芮遂匿其媒勿出,坐四诬,杖而荷校一月,女竟归蒋。牵连书之,以见令之贤否,关于人心风俗甚大,冀后之修志者绿而存之,此尤足以当诗史也。

  六月三十日阅《道古堂集》。堇浦诗亦秀爽,而风格太卑,无一真际语。

  光绪辛巳(一八八一)四月十二日

  △石笥山房文集(清胡天游著)

  阅胡稚威先生《石笥山房文》,乃道光丙午山东所刻本,嗣又有淮上本,所载较多,讹舛亦稍正。闻杜徵君煦有手校本,搜采更广,惜未梓行。此本文仅六卷,鲁鱼帝虎,几不可读。先生文之工,固不待言,其经学尤绝。乾隆丙辰举鸿博,辛未举经学,皆以先生为第一。惜其书无传。今惟散见文集中,若《汤陵考》、《古冀耿地辨》、《耿非祖乙所迁辨》、《论周尺》、《与周内翰论洪范书》数篇耳。先生自言尝作地表一书,今亦无存。相传其著述为阮文达以千金购去,然仪徵经学,自有本末。其所传若《诗书古训》、《考工记车制考》、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》、《曾子十篇》注,纂述岁月,皆可考见。他若《大戴礼注释仪礼注释》,皆其专治之书,而末见于世。(按此处书眉有后记:或疑文达《擎经室集》中诸经说,当有取之先生者,然以文达为人大概观之,断不至是。)其未为诸生时,已为汪氏中、凌氏廷堪诸经师所盛推。且肯攘他人之作以为已有?况仪徵表章同时诸儒,不遗余力,赡其家,刻其书,惟恐知之不尽,何独于先生而遗之,且效郭象何法盛之故智耶?盖先生诗文皆随手散弃,其所撰纂,尤不自爱阶,遗失殆尽,固非仪徵所能见矣。吾乡之硕儒,以王方川先生及先生为最,次则家松云先生,皆无著作传世。即仪徵诂经精舍中人,若何先生兰汀、顾先生廷纶、刘先生九华,亦泯然无闻焉,足见传者之难矣。王先生名增,乾隆辛卯进士第二人,由编修左迁知县。松云先生名尧栋,乾隆壬辰进士二甲第二人,累官至云南巡抚。乡先生之有遗书者,惟茹三樵先生敦和易学十种,最为汉学之精诣,顾世不甚行。樊先生廷筠《孟子注疏校补》,其书未完,亦鲜独绝之义。稍传于时者为范蘅州先生家相《诗沈》及《三家诗拾遗》两书。国朝山会人著书收入四库者,亦惟此两书耳。

  咸丰辛酉(一八六一)二月初八日

  阅胡稚威文集,造句链字,独出奇秀,惟散文终嫌有骈俪蹊径。然吾乡究推独出一头地,未肯与文妖以下人并论也。其持论极服樊宗师而诋欧阳以下人,即所作可见。

  稚威文工于刻画,而纪事之法甚疏。故碑志诸作,体例乖谬,不胜指驳。如《赠太仆卿松江府知府周中铉墓志铭》,竟不言其为山阴人;《句容县知县周应宿墓表》,言君特以其文,四方士无识不识率皆字谓君,而不著其葆山之字,其他大率类此。

  同治甲子(一八六四)三月初十日

  △刘海文集、诗集(清刘大魁)

  桐城刘大魁诗文皆不能成家,其文尤乏佳处,虽稍有气魄而粗疏太甚。其生平于古人文法亦甚留心,而所作往往轶于轨度;又或摹仿成拙,转多可笑。诗稍胜于文,苦无作意。而程鱼门姚姬传辈极推之,姬传称之尤力。其为作传有云:康熙间方侍郎名闻海外,刘先生一日以布衣走京师,上其文侍郎。侍郎告人曰:苞何足道哉!邑子刘君者乃今之韩欧也,云云。又为之作八十寿序,中亦举此事为言;且举周书昌语,谓昔有方侍郎,今有刘先生,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?夫望溪虽稍散弱,不及震川,而气澹神清,粹然有味,自深得于欧曾者,且海峰所可望耶,姚氏寿序中又云:黄舒之间天下奇山水也,郁千余年,一方无数十人名于史传者。独浮屠之俊雄,自梁陈以来,不出二三百里,肩臂交而声相应和也,其徒天下奉之为宗,岂山川奇杰之气,有蕴而属之耶?夫释氏衰歇则儒士兴,今殆其时矣。云云,其推崇可谓至矣,且果天下之公言乎?姬传为人,不至以乡曲之故阿好如此,盖其性习相近,遂致此蔽耳。传中有云:方侍郎少时,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,查侍郎曰:君诗不能佳,徒夺为文力,不如专为文。侍郎从之,终身未尝作诗。初白宫止编修,为侍郎者其弟嗣庭,以作《维止录》伏法者也,姬传殆承望溪不看杂书之弊,故道眼前事,往往有错误者。此事《援鹑堂笔记》亦载之,而《随园诗话》作刘公贼语。简斋固多妄说,然其叙此事,谓望溪先谒汪钝翁,钝翁斥之;复谒王阮亭,阮亭亦不之誉;乃谒公敌云云,则较有本末,或足为据。

  同治癸亥(一八六三)二月初六日

  △茨邮咏史新乐府(清胡介祉著)

  阅《茨邮咏史新乐府》上下二卷,山阴胡介祉著。介祉字存仁,号循斋,礼部尚书街秘书院学士兆龙之子。康熙问官湖北愈事道。乐府共六十首,皆咏明季事,起于《信王至》,纪庄烈帝之入立也,终于《锺山树》,纪国朝之防护明陵也。每首各有小序,注其本末,时《明史》尚未成,故自谓就传闻逸事,取其有关治乱得失者谱之。今其事既多众著,诗尤重滞不足观。惟《阜城死》下注云:忠贤生前作寿藏,壮丽侔陵寝。国变后,名下奄犹葬其衣冠,今在碧云寺。《浣衣局》下注云:客氏每归私第,大学士沈淮与有私,人皆指为奢相。故客氏归,归未旬日,忠贤必矫旨召入。客氏亦不知书,而强记尤胜忠贤。忠贤用轻红纱绣花乌作大幔,恒与客氏密语其中。夜宴毕,阅廷臣章奏,细商责处当否,移时方就寝。客氏惮张后严明,谤以蜚语,谓海寇孙官哥所生,非张氏出。且扬言欲修筑安乐堂,行废后故事,又将遣名下宫人潜往河南,访后家世。后闻之窘甚。适客氏归私第,其母动以危言乃止。又言张裕妃之被谮以死,由于过期不育。客氏常令美女数辈,各持梳具环侍,欲拭鬓则挹诸女口中津用之,言此方传自岭南祁异人,名曰群仙液,令人至老无白发。《刘状元》下注云:故事内阁拟策问二条,御笔点用其一,匙所窜改。崇祯甲戌殿试问知人安民,帝亲洒宸翰,更其大半。时诸进士率关通内阁,先得题旨,制策皆宿构。及兹入对,仓皇裁答,多不合旨。惟杞县刘理顺素径自守,无所揣摩,至是条对特详切。及读卷官循故事朱圈进呈十六卷,刘不与。上阅进呈者不当意,命再呈十二卷,刘在其中。帝览而善之,遂拔置第一,舆情未厌也。后甲申之变,刘竟阖门殉节。《三罪辅》下注云:薛国观赐死,在廷申救,帝出其二揭。一请废翰林院,一请更监视内臣冠服如朝士,时始知其奸谄。以国观与周延儒温体仁为三罪辅。《迎太后》下注云:福王太后谕选中宫,使奄人田成选淑女于杭州,太后亲命之,其言甚亵,致来物议。或言不早立中宫而选择民间不已者,太后之故也。《假皇后》下注云:或言马士英为凤督时,有首告居民藏王印者,取观则福王印也。询其人,云负博者持以质钱。士英物色之,以为真福王也。国变后,遂推戴以邀援立功,天下皆以为真福王矣。数事皆他书所罕见。余如《复社行》之极言社人之恣横,《新女子》之极言思陵之寡欲,东阳恨之极言许都之冤愤,《懿安后》之极言张后之严正,《京营弊》之极言戎政之积坏,《内帑疑》之力白庄烈之无余藏,《衣冠辱》之备写诸臣迎降之状,《睢阳变》之详叙高杰被害之事,亦皆有裨史事。至极称杨武陵之才,为崇祯朝第一任事相,而廷臣以门户故掣其肘;极称毛文龙之功,以袁崇焕诛之为冤;又谓文龙日以币物致津要,华亭陈继儒布衣负重名,方游辇下,独不见及,街之,遂构之于钱相国龙锡;皆非事实。其以太监王之心为殉节,以构杀薛国观为出于曹化淳,以童氏为福王藩邸继妃,以周镳为南户部主事;亦不免小误。称庄烈为怀宗,亦非是。书为诸暨郭云也石种花庄刻本,前有宿松朱书字绿序,后附录李ら《书懿安皇后事》一首,《贺宿纪闻》一首,皆力辨懿安死节为旧宫监王永寿所目赌,并无乱后流落事。ら又据宝应陶徵《故宫词》力斥许承钦言烈皇盗嫂之诬。(言承钦为湖广汉阳人崇桢丁丑进士,官户部主事。国变后,居扬之泰州尝大会宾客,言烈皇宫中秽事,绝诬妄。后见陶徵舟车集中有故宫询云:慈甯宫禁老莓苔,元日惊传法从来,上下隔帘遥拜毕,六龙飞辂一时回。自注:故宫人左氏遭乱,流落为民间擀衣妇,年今五十余矣。尝言懿安皇后居慈甯宫,元旦烈皇朝后,后必答两拜,重帘邃密,不相见也。)

  同治己巳(一八六九)三月初七日

  △芝庭先生集(清彭启丰)

  阅彭尚书启丰《芝庭先生集》。其诗庸率不足观,文亦平弱,而冲和有自得之致。其碑志传状之作颇夥,多有关文献,而文体亦洁。如《明巡按山东御史宋忠烈公祠堂碑》、(忠烈名学朱,国朝大学士文恪公德宜之父,忠烈死济南之难,明史附张秉文传,言其死节,而诸家野史,皆言不知所终,或言其降附。钦定胜朝殉节诸臣传,乃列之通谥第一等。)《明周忠介公祠堂碑》、《惠定宇传》、《教谕韦君传》、教谕名前谟,字仪,芜湖人,子谦恒,一甲第三人官编修,通经学。《左都督洪公》(名起元,应山人。)《神道碑》、《史文靖公神道碑》、《浙江平阳镇总兵官朱忠壮公》天贵《墓志铭》、《左都御史沈端恪公墓志铭》、《云南巡抚甘公》(名国璧,汉军人,云贵总督忠果公文之子。)《墓志铭》、《湖南巡抚冯公》(名光裕,代州人。)《墓志铭》、《左副都御史趟公》(名大鲸,字横山,仁和人。)《墓志铭》、《宁绍台道叶君》(名士宽,字映庭,长州人。)《墓志铭》、《浙江海防道庄君》(名柱,字书石,武进人,方耕先生之父。)《墓志铭》、《左副都御史》、《雷公》铉《墓志铭》、《礼部尚书沈文懿公墓志铭》、《礼部左侍郎胡公》煦,时尚未赐谥。《墓志铭》、《大学士陈文恭公墓志铭》、《户部右侍郎蒋公》(名炳,字晓沧,阳湖人。)《墓志铭》、蒲城县知县顾君(名楗,字肇声,元和人。)沧州知州徐君(名字作,建宁人。陇州知州郑君名大纶,如皋人。)赠文林郎昭文县知县康君(名,与县人。两广总督基田之父,时总督尚官通判。)云南马龙州知州吴君(名三复,吴人。)等墓志铭,皆立言醇雅,序次不蔓。奉直大夫汪君(名士荣。赠通议大夫袁君名志镳,皆苏人。)两志,言乡里善人之状。右赞善钱君(名本诚,字胄伊,太仓人。)志铭,叙交旧之谊,皆简质有味,极似欧曾,钱志铭辞,尤警绝也。

  同治己巳(一八六九)二月初一日

  

△鲒亭集、外编(清全祖望)

  夜阅《鲒亭集》第四十二三两卷,皆论史帖子。谢山最精史学,于南宋残明,尤为贯串。阀阅之世次,学问之源流,往往于湮没幽翳中,搜寻宗绪,极力表章,真不愧囟谱之目。其论杨陆荣《三藩纪事本末》及吴农祥《啸台集》邵念鲁《思复堂集》,颇极诋谟。《与绍守杜君札》力辨王遂束之非死节,而极称余尚书,自是乡里公论。杜守名甲,尝刻《传芳录》,于有明越中忠臣,皆绘像系赞,而有遂东,无武贞,盖未以谢山之言为信也。

  同治乙丑(一八六五)十月十九日

  阅全谢山《鲒亭诗集》,共十卷,诗八百三十六首,道光十四年慈溪郑尔龄据董小钝校本及二老阁诸本付刻。先生诗为余事,而当日与杭堇浦厉樊榭赵谷林意林马嶰谷等唱和极多,颇以此得名,亦颇以此自负。其诗学山谷而不甚工,古诗音节未谐,尤多趁韵,然直抒胸肛,语皆有物。其题目小注,多关掌故,于南宋残明事,搜寻幽佚,尤足以广见闻。五七律颇有老成之作,暇当最绿,以见其凡。

  光绪己卯(一八七九)三月十五日

  阅《鲒亭集外编》。全氏服膺宋儒,而覃精考据文献之学,盖承其乡厚斋王氏嫡传,于汉注唐疏,擎穴极深。如《汉经师论》、《前汉经师从祀议》、《唐经师从祀议》、《尊经阁祀典议》、《原纬》诸篇,皆极有功于经学,《汉经师论》尤为诸儒干城。而《荆公周礼新义题词》、《陈用之论语解序》、《王昭禹周礼详解跋》等篇,谓荆公解经,最有孔郑诸公家法,因力欲存王氏一家之学。其《礼记辑注序跋》、《卫梁斋礼记集说》,深慨于陈汇泽之陋学,而以街氏之书不列学官为惜。跋《夏柯山尚书解》,极以明代专用蔡传为非。《读吴[A061]庐仪礼纂言》,谓[A061]庐此书,本于朱子,然四十九篇流传既久,不宜擅为割裂颠倒。诸所论列,其于古学,真能笃信谨守者矣。其《左氏谧说》一篇,卓识通议,远出颅震沧《春秋谧法考》之上。集中余文辨正名物瓶通大义者尚多。至另刻《读易别录》一书,剖析精严,尤《易》义之橐钥。余辑《国朝儒林小志》,惟载汉学名家,虽姚惜抱程绵庄程鱼门翁覃溪诸公自名古学者,皆不列入,而独取先生,固不仅以《经史问答》一书也。

  同治甲子(一八六四)二月初六日

  终日阅《鲒亭外集》。予尝谓国朝人著作,若全氏《鲒亭集》钱氏《潜研堂集》,皆兼苞百家,令人探索不尽。次则朱氏《曝书亭集》杭氏《道古堂集》,亦儒林之钜观,正不得以鸿词之学少之。

  同治丙寅(一八六六)四月十二日

  阅《鲒亭外集》,补订数事。一跋崇祯十六误作十七。年进士题名录中会稽余增远,误称其若水之号。山阴金廷韶,误作廷诏。又是科有山阴李安世、余姚李安世,亦未分析。一读《使臣碧血录》,言冥报事,尚有熊廷弼吴裕中之杀丁绍轼(熊见三垣笔记,吴见南雷文约。)颜佩韦等五人之杀毛一鹭(见剥复录。)雷演祚之杀阮大铖(见南略诸书。)《一读幸存录》言夏文忠官考功郎,不当称小宰;其时小宰为吕公大器。不知明人称吏诗曰少宰,不曰小宰,其称吏部郎曰小宰,犹唐人之称小天。

  同治己巳(一八六九)二月二十八日

  终日《阅鲒亭外集》。予最喜国朝朱毛全钱四家文集,所学综博,纂讨不穷。谢山尤关乡邦文献,其文多言忠义,读之激发,自十八九岁时即观之忘倦。平生坎坷,一无树立,惟风节二字,差不颓靡,诚得力于《后汉书》及《刘蕺山集》谢山此集耳。其疾恶过严,避俗过甚,则于诸书受病亦不小也。

  同治甲戌(一八七四)八月二十七日

  全谢山谓蔡中郎书熹平石经,未及写诗,至魏正始中乃补立《毛诗》、《鲁诗》,此特以章怀注引《洛阳记》止有《尚书》、《周易》、《公羊》、《论语》、《礼记》以符五经之数。然蔡邕本《传》明言六经,不应无《诗》,是谓魏时所立,已属无据。至洪氏《隶释》所载《诗经》文,皆是《鲁诗》,其间有《齐韩》字,盖兼载二家异同之说,本未尝有《毛诗》。全氏因《隋书经籍志》、《一字石经鲁诗》六卷下注云,梁有《毛诗》三卷亡,遂谓《石经鲁毛》并列,亦恐未确。

  八月二十八日

  阅《鲒亭集外编》。其《水经》、《渐江篇》跋云:此篇错简狎出,故不可读。渐江固至钱唐而止,然其江浦则由灵隐而阼湖,而临平,而御儿,而柴辟,而及于东岸之固陵,而查渎;其自西陵湖而下始系之曰湖水,上通浦阳江,下注浙江,而后由永兴以入越,由是而山阴,而会稽,则了然矣。又云:渐江西入之道得柳浦而晓然,若无水何以有浦?又何以有埭?又何以有桥?既有之,则知其与临乎湖水合,由临平而达御儿之柴辟,江水亦合谷水,而下至于柴辟,浑涛东注,以趋固陵,是江水至御儿已与浙江合。案《水经注》此篇叙浙江又东合临平湖,又迳会稽山阴县,又东北迳重山西下。重山即种山,今之卧龙山。复云:浙江又东迳御儿乡,又东迳柴辟南,又迳固陵城北,又东迳柤塘,又迳永兴县北,县在会稽东北百二十里,故余暨县也。御儿者。今石门县也;柴辟者,今海盐县地也;固陵今西兴;永兴今萧山县也。江水既至今绍兴府治之卧龙山,而复至石门嘉兴,且云东迳,其为错简无疑。戴东原氏据归熙甫本,移浙江又迳固陵柤塘二段于东合临平湖之下,又迳会稽山阴县之上。然下云迳重山西下,又东迳御儿柴辟,又迳永兴,则仍东西颠倒;且将固陵永兴离析,尤为非是。谢山仍依原本误文为说,而欲移又迳会稽山阴县至东北迳重山西一大段于迳永兴县以下,其湖水上通浦阳江下注浙江二语,本属之临平湖下者乃移之西陵湖下。而西陵湖者,郦氏云:湖水上承妖皋溪,而下注浙江,亦谓之西城湖,盖即今之临浦,六朝所谓渔浦也。柤塘即查渎,亦曰查浦,盖即今之宠山。以三国志孙静传、宋书孔觊等传证之,可知毛大可杭志三诘三误辨谓查浦萧山地在峡旁者,是也。毛氏又谓浙江两岸东西相对,有三渡,上折从富春江来,一入钱唐界,而两岸有定山为钱唐地,东岸有渔浦为萧山地,夹江而峙;其在中渡,则钱唐西岸名柳浦,萧山东岸名西陵,亦夹江而峙;其下折则在钱唐海宁之界,东南岸萧山有回浦,西北岸海宁有盐官渡,亦夹江而峙;皆据宋书孔觊顾琛吴喜诸传、齐书沈文季传为说、自尚可通。惟以回浦为即汉志东部都尉治之回浦,则大谬矣。宋齐时之回浦乃江口小渡,地名偶同耳。谢山意以柳浦当今之闻家堰,谓渐江由富阳经今六和塔下,由灵隐会武林水,迳临平会临平湖水,迳石门合浙江,然后由海盐澉浦迳海宁以东,注萧山之西兴。然郦注此篇错乱甚多,终不能缇正也。今人汪士铎撰南北史补志,以御儿柴辟尽入之山阴县下,盖为郦注错简所误。

  光绪乙酉(一八八五)十二月初三日

  阅鲒亭集外编。其释奥一篇殊为纰缪,谓古有奥神,故礼器云:燔柴于奥,郑注奥当为爨者非。不知五经异义引大戴记礼器本作灶(见御览礼仪部),故郑又云或作灶也。

  光绪丁亥(一八八七)正月二十三日

  阅鲒亭集外编。此书终身阅之,探索不尽;然其经学自不逮史学也。

  正月二十五日

  △宝纶堂集(清齐召南)

  夜阅齐息园宝纶堂集,共八卷,皆杂文之属。虽未成家,然颇有气魄,浩浩落落,随笔涌出,与并时杭大宗相伯仲;其学术亦相同,道古较稍精密耳。集中轮进经史劄子十篇,无锡秦瀛谓极似真西山大学衍义文字,可为确评。进呈尚书左传公谷礼记汉书考证诸序,篇篇可传。外藩蒙古五十一旗序,提纲挈领,部居画然。驳山东巡抚请更孔子诞日议,驳升任副都御史陈请更祀启圣王元配施氏议、再驳方苞请杞施氏议,皆其官礼部侍郎时所作。孔子生日,亦从原议据穀梁十月庚子,为今八月廿一日,襄公二十一年己酉,九月庚戌朔,冬十月庚辰朔,春秋经有明文。则十月庚子为廿一日之确据。公羊作十一月庚子,齐氏谓传写之误。按陆氏释文公羊音义,于庚子孔子生下云,传文上有十月庚辰,则亦十月也,一本作十一月庚子孔子生。是公羊本舆穀梁同,今为误本也。而以今作八月廿七日为非。又以史记作襄公二十二年为误,诗谓旧典遵行已久,未可轻改耳。启圣王元配驳家语施氏生九女无子之说,谓史记并无其文。家语出王肃伪造,不足据。又斥方望溪据史记索隐及祖庭广记之非,皆有卓识。

  同治癸亥(一八六三)九月十七日

  △学福斋集(清沈大成)

  阅学福斋集,华亭诸生沈大成字学子号沃田所著。凡文集二十卷:卷一为论说解及与人书,卷二至卷七皆经史子集序,卷八为赠人序,卷九为寿序,卷十卷十一为记,卷十二为辞铭赞偈,卷十三为书后文,卷十四为题跋,卷十五为碑表,卷十六为志铭,卷十七十八十九为传文,卷二十为祭文哀词杂著之属。前有惠氏栋江鹤亭春诗文合集序两首,任氏大椿、程氏晋芳、戴氏震、张氏凤孙文集序四首。凡诗集三十七卷:卷一曰《策街诗钞》,卷二曰《修门诗钞》,卷三至卷八曰《啖荔诗钞》,卷九曰《西泠诗钞》、《浣江诗钞》、《焫兰诗钞》,卷十卷十一曰《近游诗钞》,卷十二至卷十八曰《百一诗钞》,卷十九至卷三十皆曰《竹西诗钞》,而卷首冠以《花朝》、《月夕》二赋。前有杭氏世骏序一首。乾隆间吴中三布衣名最重,惠栋松崖、李果客山及先生也。惠精于经学而不为词章,李工于词章而不究经学,兼之者先生而已。松崖经学,自非先生所能及,然汪大经作先生行状,沃田父乔堂,以贡生援例授六合教谕,世宗时引见,奏对称旨,擢直隶州知州,既改注知县,选授天津青县,以争减水河役忤巡道,自缢死。言其所校十三经《史汉》诸子《说文》以及梅氏历算诸书,无不精密。先生集中《释悲文》,亦云手校书万卷,而与松崖东原两君交。松崖为作集序,言生为古学,求一弹见洽闻同志相赏者,四十年未睹一人,最后得吾友沈君,大喜遇望。又云:沈君与余,不啻重规叠矩,其学邃于经史,又旁通九宫纳甲天文乐律九章诸术,故搜择融洽而无所不贯。东原之序云:先生之学,于汉经师授受欲绝未绝之传,知之独深。又云:先生于古人小学故训,研究靡遗。则其学之大略,已可知矣。其文清雅简秀,意味油然,而论经谨守汉儒,论文必本说文,论算术痛辟西法。释道岐黄,皆所综究,虽所传止是,而宏儒梗概,固悉具也。其前《苏州府知府童公传》,为吾乡心朴太守作,所述政绩甚备,可以入郡邑志传。略最于此云:公讳华,字心朴,浙之会稽人。年十六,为博士弟子,数试南北闱不利。素为高安朱文端公所知。雍正元年,文端为主司,亦报罢。喟然曰,吾之不能以科名进,命矣!遂入赀,输橐驼阿尔泰军营,以知县用,年四十九矣。会纂修律例,文端以其名上,令再芟削,原书四十册,芟存十六,保任引见,命往直隶查赈,怡贤亲王器之。补平山县,至即开仓出粟七千石贷民。旋擢真定府,权按察使,户部议以私借仓谷例免官,奉特旨仍居职。丁未,怡贤亲王奏理京南局水田营田,先后得田三百五十顷,移知苏州府,务休养生息,有古循吏风,而发奸摘伏如神。越三年引见,命往陕西。经略鄂公檄办九家窑屯政,穿直渠,溉屯田四千余顷,民即屯所起祠。旋署肃州府,治如在苏时。次年病免,而甘抚某诬劾之。乾隆元年,甘抚罢,起知福州,改漳州。福抚某嗛其抗直,甫越载,即中以事,失官还家,是冬遂卒,年六十五。所著有《请田太湖滨议》一卷,《橐驼经》一卷,《九家窑屯工记》一卷,《铜政条议》一卷,《长岐纪闻》一卷,《忠臣传》六卷,《诗文乐府》九卷,藏于家。其归苏州时,吴人称之曰况公再世云。

  同治癸亥(一八六三)十一月廿五日

  阅《学福斋集》。沃田文既冲夷,诗亦清婉,高者逼中唐,次亦不失宋人风格。其古诗亦有老成可取者。盖所为诗文,皆未尝刻意求工,故于文之义法,诗之标格,俱有未逮,而纡余曲畅,栖托清和,自是儒者之言,非专门名家比也。生平最相引重者,浙江布政使前广东巡抚重庆王楼山恕,福建巡抚常州潘敏惠思榘,常依其幕府。交游最挚者,惠戴而外,则程绵庄陈和叔许竹素黄莘田程鱼门,次则吾乡傅玉篦及杭大宗程易田丁龙泓王谷原汪康古王兰泉诸公,想见一时人材之盛。而资其游息者,则江橙里鹤亭兄弟也。沃田少师黄唐堂,与秦树峰尚书陈和叔有三俊之目,见其《哭和叔诗》中。

  同治癸亥(一八六三)十一月廿七日

  阅沈沃田《学福斋集》,其文清和婉约,持论有本,不愧儒者之言。

  同治庚午(一八七○)七月十七日